插装阀

插装阀

插装阀 - 豆丁网

作者:anggame安博官网上官网下载 日期:2025-08-18 09:59:52

  

插装阀 - 豆丁网

  先导阀体,所述先导阀体具体沿第一方向贯通的主阀芯安装腔,所述先导阀体上间隔

  主阀芯,所述主阀芯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可移动地伸入所述主阀芯安装腔内,所述主阀

  芯具有控制管理系统流量的主阀口,所述主阀口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伸出所述主阀芯安装腔,所

  述主阀芯与所述先导阀体配合以限定出间隔布设的与所述第一控制液通道连通的第一控

  制腔、与所述第二控制液通道连通的第二控制腔和与所述第一回液通道连通的回液腔,所

  述第一控制腔与所述第二控制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布置,所述主阀芯具有沿所述第一

  方向延伸的先导阀芯安装腔,所述主阀芯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控制腔连通的第一泄压通道、

  与所述第二控制腔连通的第二泄压通道和与所述回液腔连通的第二回液通道,所述第一泄

  压通道、所述第二泄压通道和所述第二回液通道分别与所述先导阀芯安装腔连通;

  先导阀芯,所述先导阀芯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有用于开启或封闭所述第一泄压

  通道的第一凸肩和用于开启或封闭所述第二泄压通道配合的第二凸肩,所述先导阀芯在所

  述第一方向上朝所述主阀口的方向可移动地伸入所述先导阀芯安装腔内,以使所述先导阀

  在所述平稳状态,所述第一凸肩封闭所述第一泄压通道且所述第二凸肩封闭所述第二

  在所述非平稳状态,所述第一凸肩开启所述第一泄压通道且所述第二凸肩封闭所述第

  二泄压通道,所述主阀芯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于所述先导阀芯朝由所述第二控制腔到第

  一控制腔的方向挪动,以使所述非平稳状态的所述先导阀芯转换为所述平稳状态的所述先

  在所述非平稳状态,所述第一凸肩封闭所述第一泄压通道且所述第二凸肩开启所述第

  二泄压通道,所述主阀芯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于所述先导阀芯朝由所述第一控制腔到第

  二控制腔的方向挪动,以使所述非平稳状态的所述先导阀芯转换为所述平稳状态的所述先

  所述第一控制腔、所述回液腔和所述第二控制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依次布置;和/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装阀,其特征是,所述先导阀体上设有主控制液通道,所

  述主控制液通道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液通道和所述第二控制液通道连通,所述主控制液通

  道上设有第三单向阀,所述第三单向阀位于所述第一控制液通道和所述第二控制液通道的

  所述先导阀体的外周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控制液通道连通的第一工艺口孔,所述第一

  所述先导阀体的外周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二控制液通道连通的第二工艺口孔,所述第二

  端盖,所述端盖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设在所述本体的远离所述主阀口的一侧上,所述端

  盖设有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贯通的端盖孔,所述主阀芯和所述先导阀芯可穿过所述端盖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插装阀,其特征是,所述端盖的与所述本体抵接的一侧和/

  或所述本体的与所述端盖抵接的一侧上设有第一密封槽,所述第一密封槽内设有第一密封

  所述端盖孔的内壁面和/或所述主阀芯的与所述端盖孔的内壁面抵接的外周面上设有

  所述第一泄压通道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泄压通道沿所述先导阀体的周向间隔布

  所述第二泄压通道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泄压通道沿所述先导阀体的周向间隔布

  所述第二回液通道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回液通道沿所述先导阀体的周向间隔布

  11.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装阀,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凸肩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

  述第一凸肩具有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在所述第一凸肩封闭所述

  第一泄压通道,所述第一泄压通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分别与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间隔

  所述第二凸肩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凸肩具有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的

  第三面和第四面,在所述第二凸肩封闭所述第二泄压通道,所述第二泄压通道在所述第一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装阀,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凸肩和所述第二凸肩均为柱

  状,柱状的所述第一凸肩和所述第二凸肩均分别与所述主阀芯的内周面配合以限定出第一

  腔、第二腔和第三腔,所述第一腔、所述第二腔和所述第三腔中的至少一者通过所述第二回

  液通道连通于所述回液腔,所述第一腔邻近所述第一凸肩且远离所述第二凸肩,所述第二

  腔位于所述第一凸肩和所述第二凸肩之间,所述第三腔远离所述第一凸肩且邻近所述第二

  所述第一凸肩上设有第一漏液通道,所述第一腔和所述第二腔通过所述第一漏液通道

  所述第二凸肩上设有第二漏液通道,所述第二腔和所述第三腔通过所述第二漏液通道

  所述先导阀体上设有第三漏液通道,所述第一腔和所述第二腔通过所述第三漏液通道

  所述先导阀体上设有第四漏液通道,所述第二腔和所述第三腔通过所述第四漏液通道

  15.依据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插装阀,其特征是,还包括位于所述先导阀体

  的内周面和所述主阀芯的外周面之间的第一间隔部、第二间隔部、第三间隔部和第四间隔

  部,所述第一间隔部、所述第二间隔部、所述第三间隔部和所述第四间隔部中的相邻两者之

  所述第一控制腔和所述第二控制腔相邻,所述第一间隔部、所述第二间隔部、所述第三

  间隔部和所述第四间隔部中且位于所述第一控制腔和所述第二控制腔之间的一者设在所

  述主阀芯的外周面上且与所述先导阀体的内周面抵接,所述第一间隔部、所述第二间隔部、

  所述第三间隔部和所述第四间隔部中的其余三者均设在所述先导阀体的内周面和所述主

  阀芯的外周面中的一者上且与所述先导阀体的内周面和所述主阀芯的外周面中的另一者

  所述第一控制腔和所述第二控制腔相邻,所述第一间隔部、所述第二间隔部、所述第三

  间隔部和所述第四间隔部中且邻近所述第一控制腔和远离所述第二控制腔之间的一者设

  在所述主阀芯的外周面上且与所述先导阀体的内周面抵接,所述第一间隔部、所述第二间

  隔部、所述第三间隔部和所述第四间隔部中且远离所述第一控制腔和邻近所述第二控制腔

  之间的另一者设在所述主阀芯的外周面上且与所述先导阀体的内周面抵接,所述第一间隔

  部、所述第二间隔部、所述第三间隔部和所述第四间隔部中的其余两者均设在所述先导阀

  体的内周面和所述主阀芯的外周面中的一者上且与所述先导阀体的内周面和所述主阀芯

  所述回液腔位于所述第一控制腔和所述第二控制腔之间,所述第一间隔部、所述第二

  间隔部、所述第三间隔部和所述第四间隔部中且邻近或远离所述回液腔的两者均设在所述

  主阀芯的外周面上且与所述先导阀体的内周面抵接,所述第一间隔部、所述第二间隔部、所

  述第三间隔部和所述第四间隔部中的其余两者均设在所述先导阀体的内周面和所述主阀

  芯的外周面中的一者上且与所述先导阀体的内周面和所述主阀芯的外周面中的另一者抵

  16.依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插装阀,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间隔部、所述第二间隔部、所

  17.依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插装阀,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间隔部、所述第二间隔部、所

  述第三间隔部和所述第四间隔部中的至少一个设为至少两个,以限定出所述第一控制腔、

  设定在所述第一间隔部、所述第二间隔部、所述第三间隔部和所述第四间隔部中且设

  在所述主阀芯的外周面上的间隔部为主阀芯间隔部,所述主阀芯间隔部的与所述先导阀体

  的内周面抵接的一侧和/或所述先导阀体的内周面的与所述主阀芯间隔部抵接的抵接处上

  设定在所述第一间隔部、所述第二间隔部、所述第三间隔部和所述第四间隔部中的其

  余间隔部为先导阀体间隔部,所述先导阀体间隔部的与所述主阀芯的外周面抵接的一侧

  和/或所述主阀芯的外周面的与所述先导阀体间隔部抵接的抵接处上设有第四密封槽,所

  19.依据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插装阀,其特征是,所述先导阀芯的外周面上

  设有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远离所述主阀口的外螺纹,所述外螺纹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插装

  阀还包括设在所述先导阀体上的螺纹套,所述螺纹套上设有与所述外螺纹适配的螺纹孔。

  20.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插装阀,其特征是,还包括复位组件,所述复

  弹性部,所述弹性部设置在所述复位座上,所述弹性部与所述主阀芯相连,以通过控制

  21.依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插装阀,其特征是,所述弹性部为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

  22.依据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插装阀,其特征是,还包括先导阀芯驱动组

  步进电机,所述步进电机设在所述先导阀体的远离所述主阀口的一侧上,所述步进电

  23.依据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插装阀,其特征是,还包括主阀体,所述主阀

  体具有工作液口和高压液进口,所述主阀体设在所述先导阀体上,所述主阀体套在所述主

  阀口上,所述主阀体与所述主阀口配合以限定出高压液通道和工作液通道,所述高压液通

  道可连通于所述工作液通道连通,所述高压液通道与所述高压液进口连通,所述工作液通

  开采效率。现有的综采工作面支架群的拉架和推移液压缸主要靠开关阀来控制,采用开关

  阀的控制模式对综采工作面支架群的位置和压力的控制会导致液压支架群的直线度控制

  实施例提出一种插装阀,该插装阀能轻松实现对主阀芯位置的无级调节,进而实现对主阀口

  主阀芯具有控制管理系统流量的主阀口,所述主阀口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伸出所述主阀芯安装

  腔,所述主阀芯与所述先导阀体配合以限定出间隔布设的与所述第一控制液通道连通的第

  一控制腔、与所述第二控制液通道连通的第二控制腔和与所述第一回液通道连通的回液

  腔,所述第一控制腔与所述第二控制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布置,所述主阀芯具有沿所

  述第一方向延伸的先导阀芯安装腔,所述主阀芯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控制腔连通的第一泄压

  通道、与所述第二控制腔连通的第二泄压通道和与所述回液腔连通的第二回液通道,所述

  第一泄压通道、所述第二泄压通道和所述第二回液通道分别与所述先导阀芯安装腔连通;

  泄压通道的第一凸肩和用于开启或封闭所述第二泄压通道配合的第二凸肩,所述先导阀芯

  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朝所述主阀口的方向可移动地伸入所述先导阀芯安装腔内,以使所述先

  述第二泄压通道,所述主阀芯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于所述先导阀芯朝由所述第二控制腔

  到第一控制腔的方向挪动,以使所述非平稳状态的所述先导阀芯转换为所述平稳状态的所

  述第二泄压通道,所述主阀芯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于所述先导阀芯朝由所述第一控制腔

  到第二控制腔的方向挪动,以使所述非平稳状态的所述先导阀芯转换为所述平稳状态的所

  控制液通道和所述第二控制液通道连通,所述主控制液通道上设有第三单向阀,所述第三

  述端盖设有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贯通的端盖孔,所述主阀芯和所述先导阀芯可穿过所述端盖

  上相对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在所述第一凸肩封闭所述第一泄压通道,所述第一泄压通

  置的第三面和第四面,在所述第二凸肩封闭所述第二泄压通道,所述第二泄压通道在所述

  二凸肩均分别与所述主阀芯的内周面配合以限定出第一腔、第二腔和第三腔,所述第一腔、

  所述第二腔和所述第三腔中的至少一者通过所述第二回液通道连通于所述回液腔,所述第

  一腔邻近所述第一凸肩且远离所述第二凸肩,所述第二腔位于所述第一凸肩和所述第二凸

  间的第一间隔部、第二间隔部、第三间隔部和第四间隔部,所述第一间隔部、所述第二间隔

  部、所述第三间隔部和所述第四间隔部中的相邻两者之间限定出所述第一控制腔、所述回

  所述第一控制腔和所述第二控制腔相邻,所述第一间隔部、所述第二间隔部、所述

  第三间隔部和所述第四间隔部中且位于所述第一控制腔和所述第二控制腔之间的一者设

  在所述主阀芯的外周面上且与所述先导阀体的内周面抵接,所述第一间隔部、所述第二间

  隔部、所述第三间隔部和所述第四间隔部中的其余三者均设在所述先导阀体的内周面和所

  述主阀芯的外周面中的一者上且与所述先导阀体的内周面和所述主阀芯的外周面中的另

  所述第一控制腔和所述第二控制腔相邻,所述第一间隔部、所述第二间隔部、所述

  第三间隔部和所述第四间隔部中且邻近所述第一控制腔和远离所述第二控制腔之间的一

  者设在所述主阀芯的外周面上且与所述先导阀体的内周面抵接,所述第一间隔部、所述第

  二间隔部、所述第三间隔部和所述第四间隔部中且远离所述第一控制腔和邻近所述第二控

  制腔之间的另一者设在所述主阀芯的外周面上且与所述先导阀体的内周面抵接,所述第一

  间隔部、所述第二间隔部、所述第三间隔部和所述第四间隔部中的其余两者均设在所述先

  导阀体的内周面和所述主阀芯的外周面中的一者上且与所述先导阀体的内周面和所述主

  第二间隔部、所述第三间隔部和所述第四间隔部中且邻近或远离所述回液腔的两者均设在

  所述主阀芯的外周面上且与所述先导阀体的内周面抵接,所述第一间隔部、所述第二间隔

  部、所述第三间隔部和所述第四间隔部中的其余两者均设在所述先导阀体的内周面和所述

  主阀芯的外周面中的一者上且与所述先导阀体的内周面和所述主阀芯的外周面中的另一

  可选地,所述第一间隔部、所述第二间隔部、所述第三间隔部和所述第四间隔部均

  可选地,所述第一间隔部、所述第二间隔部、所述第三间隔部和所述第四间隔部中

  的至少一个设为至少两个,以限定出所述第一控制腔、所述第二控制腔和所述回液腔中的

  可选地,设定在所述第一间隔部、所述第二间隔部、所述第三间隔部和所述第四间

  隔部中且设在所述主阀芯的外周面上的间隔部为主阀芯间隔部,所述主阀芯间隔部的与所

  述先导阀体的内周面抵接的一侧和/或所述先导阀体的内周面的与所述主阀芯间隔部抵接

  的其余间隔部为先导阀体间隔部,所述先导阀体间隔部的与所述主阀芯的外周面抵接的一

  侧和/或所述主阀芯的外周面的与所述先导阀体间隔部抵接的抵接处上设有第四密封槽,

  纹,所述外螺纹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插装阀还包括设在所述先导阀体上的螺纹套,所述螺

  弹性部,所述弹性部设置在所述复位座上,所述弹性部与所述主阀芯相连,以通过

  可选地,所述插装阀还包括主阀体,所述主阀体具有工作液口和高压液进口,所述

  主阀体设在所述先导阀体上,所述主阀体套在所述主阀口上,所述主阀体与所述主阀口配

  合以限定出高压液通道和工作液通道,所述高压液通道可连通于所述工作液通道连通,所

  101‑主阀芯安装腔、102‑第一控制液通道、103‑第二控制液通道、104‑第一回液通道、105‑

  主控制液通道、106‑第三单向阀、107‑第一节流件、108‑第二节流件、109‑第一工艺口孔、

  110‑第一堵头、111‑第二工艺口孔、112‑第二堵头、113‑第一密封槽、114‑第一密封件、115‑

  第二密封槽、116‑第二密封件、117‑第三漏液通道、118‑第四漏液通道、119‑第三密封槽、

  200‑主阀芯、201‑主阀口、202‑第一控制腔、203‑第二控制腔、204‑回液腔、205‑先

  导阀芯安装腔、205a‑第一腔、205b‑第二腔、205c‑第三腔、206‑第一泄压通道、207‑第二泄